老一辈小说网
老一辈小说网 > 重生年代:我成了农家小锦鲤 > 第146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6节

 

推销是他的强项,因此并没有像刚开始那样下意识地回头看刘欣雨,而是十分干脆地打开蛇皮袋,将三个厂的样品一样一样拿出来,一边展示一边解说:“这是民勤包服厂的‘顶呱呱’牌书包,您看书包袋特地做了加宽加棉处理,可以有效保护孩子稚嫩的肩膀,还有这里……”

就一个书包,方明足足讲了有两分钟,把书包从里到外都夸了个遍。

方明实在太能夸,不但听得在场的人听得目瞪口呆,也让刘欣雨觉得有些汗颜。

虽然方明把包服厂的书包和秋衣秋裤,被服厂的床上用品和衬衫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解说,但是他的重点还是放在了制袜厂的长筒袜和连裤袜上。

现在京城商场上有长筒袜出售,但是不防勾更不能防脱丝,价格却不低,让喜欢穿裙子的女士十分受伤。

当方明拿出一只长筒袜演示了一番之后,他的身边瞬间多了七八个女士。

有位性急的女士,一把抢过方明手上的长筒袜,上来就用指甲勾断一根丝线,发现真的如方明所说防脱丝的效果十分喜人。

虽然亲自试验过长筒袜的防脱效果,这位深受脱丝之苦的女士依然有些不敢相信,盯着方明问道:“你们厂里生产的这种长筒袜都与这只袜子一样防脱吗?”

方明扫了在场的女士一眼,十分自信而又自豪地说道:“我们用的是最新从英国进口的全自动织袜机,织袜的程序由留英归国的工程师亲自试验设定。花了那么大的价钱,总不能只做一只样品来骗大家,当然是所有产品都是一样具有优异的防脱丝效果。我们还进行了袜口的防卷处理,穿我们生产的长筒袜无需担心卷边问题。”

“真的假的?要是真的,我非买它个十双八双不可!”

“这袜子真要这么好的话,价格应该不便宜吧。”

“肯定不便宜的呀,那种一勾就脱丝的长筒袜都要七毛六一双,这种少说也得八毛吧。”

“怎么可能只卖八毛?!少说也得一块一双。”

“要是防脱的效果真这么好,就算一块一双也值!”

“……”

听着几位工作人员的小声议论,刘欣雨的嘴角微微上扬。

虽然织长筒袜和连裤袜的丝线价格相对比较高昂,但是落实到每双袜子丝线的成本不过只有两到三分钱。

成本最大的当然是机器,其他的就是人工和水电这些。

算下来每双袜子的价格绝对不会高于一毛钱。

要是能在京城找到代理的商家,加上运输的成本,就算不提价,每双只卖七毛六,一双的净利润至少也有六毛。

五台机器二十四小时生产,一天可以生产一千五百双,每天的净利润就是九百,一年就算只能生产三百天,也有二十七万的净利润。

虽然不算多,但是在这个连万元户依然不算多的年代,已经相当可观了。

要是销路能打开,这五台机器的产量肯定远远不够,就要考虑添加机器了。

继续从国外进口,有些不太现实,外汇太紧张了,连大型国企都没有有足够的外汇进口关键的设备,一个乡村个体小厂又哪来的外汇进口机器,那就要想办法寻找愿意合作的科研机构或者大专院校的科研小组研制可替代的机器。

找谁呢?

刘欣雨认识的懂机械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王司长是其中之一,但是为这样的小东西找王司长肯定不妥。

还有一个就是化工学院机械系的杨主任,要不抽空去化工学院找杨主任聊聊?

唉,要是张洪亮在京城就好了。

张洪亮学的就是机械,虽然是化工机械,总归比她认识更多机械方面的专家,把这件事交给他去办,应该有更好的效果。

站住,别跑

今天带出来的有一多半是长筒袜,只有小半是连裤袜。

不是刘欣雨不想推连裤袜,而是京城市场上似乎还没出现连裤袜,带上二三十双就是想试试水,没想到商标局里的这些工作人员,在得知怎么穿之后,硬是把长筒袜连同连裤袜一起给包圆了,甚至还有些不太够。

“欣雨姐,没想到咱们的长筒袜和连裤袜这么受欢迎,等会儿你忙你的,我自己去商场推销就可以了。”从商标局出来,方明兴奋得手舞足蹈,仿佛市场大门已经为他打开,只要他走进去就能把自家的产品推销出去。

刘欣雨微微摇了摇头,却也没说什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像京城这样的大都市,那些有工作有收入家庭负担又不太重的女性开始讲究起穿戴,穿裙装的女性越来越多,长筒袜连裤袜自然也就有了市场。

但是想把长筒袜和连裤袜推向市场,并没有方明想像的那么容易。

这个年代虽然在不少城市有了小商品市场,但是规模都很小,远没有几十年后的兴旺和发达。

长筒袜和连裤袜要推向市场,依然还得通过那些国营商场。

青松制袜厂只是私人办的小厂,想打进京城的商场,谈何容易。

刘欣雨倒是想让方明去北湖省会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看看。

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比义乌小商品市场开得还要早,已经开了快五年,凭借优越的地理优势,发挥着引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流通功能,是中部地区的小商品集散地。

如果能在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打开销路,不说销往全国,至少中部地区的销售是不用愁了。

当然刘欣雨也没有打击方明的积极性,而且她也希望自家的袜子能通过方明那张三寸不烂之舌能在京城一炮而红。

“行,不过再忙也得先吃饭。走,今天咱们去吃京大教工食堂的小锅菜。”刘欣雨看了眼手表,已经快十一点半了,正好这会儿两人所处的位置离京大不远,于是决定带着方明去教工食堂体验一把,最好把刘新建一起喊上。

虽然工作很重要,但是饭总是要吃的,能去京大的教工食堂吃饭,又是一个足够他吹上一年的话题。

虽然在京大读书的时候,真正在学校的时间并不多,并且总共在京大只待了两年,反倒离开京大的时间足足有四年,但是京大各系的大致分布刘欣雨还是清楚的,当然知道计算机系在哪幢楼上课。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