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一个女人,如果真的过得好,家庭美满又怎么可能事业上这么拼呢?】
【她说什么迟总就爱赚钱给她花都是假的吧。】
她们努力埋汰着沈露,幻想着这个女人人前光鲜,人后处处不顺吞黄连的样子。
但联想到,刚刚沈露纤细白皙脖颈上像海水一样蔚蓝,少说200克拉起步,造型精美一看就价值不菲呈爱心型的蓝宝石项链。
就算再不想承认,他们也不得不说这女人怎么看也不像过得很差的样子。
不管迟牧野爱不爱沈露,沈露待在迟太太这个位置上得到的所有待遇和物质方面的享受都是顶级的。
真是世风日下,没天理了,就连这种贪慕虚荣,嫌贫爱富的女人也能过得这么滋润。
他们只能在心下祈祷着,迟牧野和沈露早日离婚,沈露这个坏女人早点翻船,以后老公不爱儿子不亲,晚景凄凉。
……
沈露大概知道这些人心里都是怎么想自己的,不过她却并不在意。
所谓,不遭人妒是庸才,她这个一看就是拿着电视剧里恶女女配配置的女人过得这么好,让人羡慕嫉妒恨再正常不过了。
那些闲言碎语影响不了她的心情半分——
她真正头疼的还是娘家的一堆破事和自己与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
沈露乘坐的豪车缓缓驶入了迟家庄园一般的豪宅。
作为一个从小卷到大,样样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的女强人,哪怕沈氏不如迟家,她已经是迟太太了,她也很少享受奢靡的生活,而是把大量的时间都花费在了工作上,动不动就为了公司的业务奔波,忙得晕头转向。
但就算如此,她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的职责,只要不是出差回不了燕京,哪怕再忙她也会坚持回家,关注一下自己孩子最近的生活。
“太太回来了。”管家和佣人一见她回来,当即态度恭敬地打起了招呼。
很抱歉,没有如那些人传得谣言所愿,说什么沈露在迟家根本没人拿她当正经女主人看。
从和迟牧野结婚,单独搬出来住开始,沈露就是这个家里说一不二的女主人。
沈露颔首回应,低头看了眼腕间的手表,见时间还早,孩子们应该还没有睡,当即马不停蹄的去往了孩子们平时最喜欢待的玩具房。
刚到玩具房门外,沈露就听见里面传来了一阵略显滞涩的琴声,还伴随着两个孩子不知道说些什么的嬉闹声。
应该是她的女儿迟一诺在练琴。
沈露虽然在外人面前凡尔赛,但和绝大多数妈妈一样,她私下对自己的两个孩子要求非常严格,采取的是精英教育,他们就算年纪还小,但要学习的东西却很多,钢琴,围棋,马术,打冰球,时间几乎和大人一样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想到两个孩子,沈露当即眉宇一软。
但想到,孩子的父亲和太爷爷已经足够溺爱两个孩子了,她又板起了脸,推开了玩具房的门。
她始终认为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味的溺爱和温柔是不行的,家里总要有一个人唱红脸,当态度强硬的那一个。
因此,她选择自己做那个坏人。
而她的孩子,尤其是胆小怯懦的女儿的确是很怕她。
听到推门的动静,两个孩子几乎同时向门外看了过来,一看到沈露本还嬉笑打闹着的两个孩子脸上瞬间没了笑意。
迟一诺穿着公主裙,皮肤雪白,眼睛又黑又大,乍一看就像是个漂亮精致的洋娃娃。
她是个安静又乖巧的女孩子,虽然有些害怕妈妈,但还是乖乖叫人:“妈妈,你回来了。”
看着洋娃娃一样精致漂亮的女儿,沈露很想抱她一下,但想到自己要跟女儿说规矩,一会儿变个脸很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规矩,便生生忍住了:“弹琴的时候,就好好弹琴,嬉笑打闹、一心二用像个什么样子?”
沈露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身为家族长女又是联姻迟家的婚约对象,她自己是真一出生就被祖父母抱离了父母身边教导抚养的。
和父母相处的缺失,导致了沈露也不知道该怎么和自己的孩子相处。
沈老爷子和沈老太太是极讲究规矩的两个老人,对沈露十分严苛,不管做什么都要求她力争第一。
因此,现在沈露只能竭力把爷爷奶奶对自己教育模式复刻到自己孩子身上,让他们成为自己眼中努力而优秀的人。
但显然爱玩和天马行空是孩子的天性——
她的孩子并不吃这一套,甚至十分排斥。
“我知道了,妈妈,我下次不会了。”迟一诺倒是还好,虽然心里有点委屈,但还是什么也不问的乖乖认错,只是很难对妈妈亲近起来。
沈露虽然觉得女儿这样害怕自己,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仍是淡声嘱咐道:“我刚刚在门外听你弹琴,有几个地方弹错了,你再重弹一遍吧。”
迟一诺乖乖点头:“好的,妈妈。”
沈露的儿子迟一航却好像提前进入了叛逆期,听到沈露对妹妹的教训,十分不屑的冷笑了一下,梗在原地一副看也不想看沈露一眼的样子。
“迟一航,我问你,你是不是背着我偷偷带你妹妹报名参加了那个什么综艺?”沈露刚好有话要问他,直接开门见山。
迟一航背着她带着迟一诺和迟家二房的孩子一起报名参加了一档亲子综艺的事,沈露是从与自己关系不睦的妯娌那里听说的。
迟一航甚至直接越过了她,让一向溺爱重孙的迟老爷子同意了这件事。
作为最后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人,沈露对此异常的恼火。
迟一航梗着脖子,鼓着一张包子脸就像是什么英勇就义的烈士一样响亮的承认:“是!”
“你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直接就去找老爷子?”沈露看着他这样,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你是觉得你现在长大了,做什么都可以越过我,甚至拿老爷子压着我去配合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