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可不管怎么想,家里人总是期盼着她能和程铮好的,这样就能留在大城市里生活了,用不着以后还要回来这个山沟沟里。
“山沟沟也是我的家,反正我没觉得不好。”梁辞靠在阿婆的肩头。
潘秀红拍了拍她大腿,语重心长道:“还是出去的好,外面的人生活不知道比咱们这儿好多少。我就想着幺妹能过上个好日子,以后我下去了好跟你们阿爸阿妈交代。”
城里人的生活,谁不向往呢?
梁辞叹气,想着要给家里先打个预防针,“那要是他家里人不同意咋办?”
屋子里的气氛冷却了一会儿,梁明光把大海碗里的最后一点酒一口喝完,看向她,“你救了程铮一条命,这几年他们家里也寄了东西给你补身体,差不多也算是两不亏欠了。不成也就算了,咱们家也不是死缠烂打非要程铮这一个。”
陈珍珠听得心里着急,想着怎么能就这么算了呢,定了好几年的婚事说算了就算了?而且程铮那个年轻人是真的很不错,错过了可就没有那么好的了。
但是两位长辈和梁辞本人都没说什么,相当于是默认了梁明光的话,她就算有别的想法也不好说出来。心里祈祷着梁辞过去京城能和程铮顺顺利利的。
梁明富也是抓耳挠腮地着急,想插嘴,但是被他爸梁永福一个眼神瞪过来,就什么都不敢说了。
第二天,梁辞就开始收拾要带去京城的行李。
从上锁的抽屉里翻出来一沓厚厚的信件,都是程铮去上大学后给她写的信,也一股脑地塞进了行李里去。
她手里还有一张白纸,上面是程铮给她写的他家的地址。
这一去,可能是和美圆满,也可能是分道扬镳。说来,就算早做了最坏的准备,她还是十分期待能与程铮和美圆满的。
在一层不变的西塘村里,任何一个姑娘,有朝一日多了个才貌双全又对你关怀备至的未婚夫,也会就这么陷进去的。只不过她还没陷到底,趁着还有理智的时候,早点把事情给解决掉。
梁明光晚上回来就带回了消息。
公社里那位家在京城大学也考回了京城的女知青大后天就要走了,同意带着梁辞一起上京,并且也说了可以让梁辞到了京城先住在她家。
也住不了几天,等她们到了学校,也准备要开学了。不如把去招待所住的费用给那位女知青,住在她家里还放心些。
大学酒办得很热闹,西塘村很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她爷爷喝上了头,抹着眼泪说总算是对她爸妈有个好交代了。
姑姑姑丈和小叔一家都回来了,拉着她对堂弟或者表弟表妹们说要跟着姐姐学习,争取也考个大学回来。
堂姐梁真真找到机会拉着她回了她房间,着急问道:“你这次去上学是不是就要和程铮结婚了?”
“不一定呢,再说吧。”
“怎么就不一定了?你们婚事要吹了?”梁真真的语气里还带着幸灾乐祸和期待。
梁辞把手抽了出来,往旁边挪了挪,冷淡道:“大学里不准谈对象,更不准结婚。就算要结婚那也是要等到毕业后了。”
再说了,就算我和程铮的婚事成不了了,那也轮不到你来啊。
这句话梁辞没说出来,好歹还给梁真真留了点面子。
当初她救了程铮没多久,就和程铮定了亲。那时候小叔一家还没搬到县城去住,梁真真就嫉妒得要死要活的,在家哭了一场说早知道她就去江边等着程铮落水了。
也就家里人知道,幸好没传出去,否则梁真真得被阿公揍一顿。
后来小叔一家搬走了,梁真真才慢慢地没想着要惦记在西塘村的程铮。但是后来程铮又考上大学回了京城,梁真真的心思又起了,这也不足为奇了。
“他家里人能同意再等你四年才结婚?”梁真真哼了一声,“我看你这个亲事也没那么顺利,当初还不如是我救的程铮呢,说不定这会儿都结婚了。”
救人那会儿梁辞才十四岁多,年纪还小。梁真真比她大一岁多,十六岁了,这个年纪结婚在他们这儿也算正常。
梁辞耸了耸肩,“是啊,可惜了。谁让堂姐你就是没这个好命呢?”
说完也不管梁真真怎么恼火了,梁辞开了门去找她哥问买车票的事情。
作为西塘村第一个大学生,梁辞拿到了全村人送的红包——五十块钱。
对于没多少额外收入的村民来说,能攒出五十块钱真的已经是很多了。村长拿过来给梁辞的时候,她都不太敢收这笔钱。
但还是被塞了过来,村长背着手,千叮咛万嘱咐,“幺妹你是西塘村第一个大学生,以后啊,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出去了要好好学,学出个人样来!以后去大医院里当医生去!”
“嗯!”梁辞重重地点了点头。
酒席散了场,就是自家人的家常话时间了。
家里阿婆、大伯母、姑姑和小叔都给了她一个红包,姑姑摸了下她的脸,温声道:“出去读书了,身上要多带点钱。听人家说,现在读大学有的学校没有补贴了。要是钱不够花了,记得给家里写信说,可不能在外面硬撑。知道了吗?”
姑姑和她爸是龙凤胎,感情是最深厚的,所以在这么多侄子侄女里,姑姑最喜欢的就是她和她阿哥了。
手指捏着长辈们给的红包,感动又不舍。
大堂嫂还给她做了身新衣裳,伯母家已经嫁出去的堂姐给她做了双布鞋。也被她珍重地放进了行李包里。
梁真真还想找她说些什么,但是被婶婶一把拉住,凌厉的眼神扫过去,好似梁真真要是敢不懂事地乱说话,等着的就是一个巴掌过去。
家里长辈都是明白人,她和其他堂哥堂姐堂弟都处得好,就梁真真,从小就不对付。还好叔叔婶婶管得严,不然梁真真这个性子,家里不教训多的是外面的人给教训。
晚上回了房间,梁辞把收到的红包一个个拆开,哪个红包是谁给的基本都还记得,拿红纸折叠得不同,也容易区分。然后把谁给了多少钱,都记在了她的本子上。
加上以前攒下来的,身上足足有两百七十块钱,带着它们,好像自己身怀巨资。
即将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