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小说网
老一辈小说网 > 戴高山文集 > 走马福州乌山摩崖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走马福州乌山摩崖一

 

离开“定光寺”我们三人穿过市区,一路朝乌山走去。汉英老师久居福州,而且他说几乎天天要上乌山运动,因此我们只管跟着他走,不怕迷路。岸礁老师是个摄影迷,所以走在马路上也不忘拍摄。因为车多人多,我当然是有意见了,不准他拍。他笑了笑,赶紧跟上我们。乌山是福州有名的“三山”之一,又名“乌石山”、“射乌山”、“道山”位于福州市中心南门兜西侧,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因乌山风景最美,被称为“三山之首”海拔86。3米,总面积27。3公顷,目前乌山开放游览的风景区面积为11公顷。

我们走着“乌塔”很快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乌塔”别名“净光塔”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唐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福建观察使柳冕为庆贺德宗李适寿诞,而用乌石磊塔,故称“乌塔”后王审之七子王延曦于(公元941年),在原址上兴建宝塔,全名为“崇妙保圣坚牢塔”七层八方,高35米。据说本要盖到九层,后因兵乱王延曦被杀,最后只能盖到七层。闽王王审之治闽时,其父子共修复和创建了闽都七塔,它们是:“乌塔、白塔、定慧塔、报恩塔、崇庆塔、开元塔、阿盲王塔。”现仅存“乌塔”和“白塔”合“屏山”、“于山”、“乌山”为福州著名的“三山两塔”

走过“乌塔”我们一路往上行走,因为是第一次来乌山,对乌山的景观不甚了解,没有心理准备。等走到“道山亭”时,才猛然发觉乌山之石不同凡响。原来这“道山亭”乃北宋熙宁年间,福州太守程师孟所建,并请前任“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作道山亭记。虽经数次修葺数次损坏(现存的“道山亭”建于1955年),但这些碑文石刻却依然保持完好。福建省人民政府对乌山景区立碑记录:“经本委于1961年5月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乌山摩崖石刻自唐迄清约200处。唐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名书法家李阳冰篆书‘般若合为’最古,宋以赵子直、朱熹、湛仲谟、程师孟等为著,是研究书法艺术和历史的珍贵资料。”

因为是初次交游,行色匆忙,加之傍晚时分,我们三个人不得不走马观花。所以所经过的路段,只要看到哪里有摩崖石刻,不管是否读懂看懂,一路通吃,先拍下来再说。后来回家细细一看,有些并不是很珍贵的;而有些名碑名帖概是隐在山中,没有熟人指点,故在此次交游中算是被我等埋没了。后来我细细分析整理一下,挑出一些碑帖,经过百度核实,在此说上三、五个,与大家分享。是对是错君莫笑,先看了再与高山雅正。

“道山亭”我们就不说了。在“天秀岩”下,有一方明“三朝宰相”叶向高应薛氏后人邀请,所和的碑记:“名园开宴集群公,河朔风流此日同。槛外林光连百雉,天边江影落双虹。峰传薛老人何在,尊入平原酒不空。莫向邻霄台上望,烟尘今正起东。”字为行草,红色描摹,所以看得相当清楚。继续往上行走,总是见碑就拍,见榕就照。行到乌山顶上头,在“邻霄台”下方,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大字,就是出了名的“海阔天空”此方碑帖乃康熙年间无名氏所刻,并不是康熙所书。站在“海阔天空”之下,可以鸟瞰半壁福州江山,极目远眺,尽收眼底。因此人若到此处,自然是登高望远,壮志万里“海阔天空”!

由“海阔天空”往下行走,我们转向“望耕台”“望耕台”也是在乌山高处,乃清乾隆年间福州郡守李拔游登乌山,望远极目,见茫茫苍苍农田一片,心悯农夫劳作辛苦,故作此“望耕台”以示后人!李拔不但大书“望耕台”还在边上题写:“为念民劳登此台,公余做啸且徘徊。平畴万亩清如许,尽载沾途血汗来。”“望耕台”下,如今已经不是农田了,而是高楼林立的福州城。在此鸟瞰福州城,也是半壁江山尽收眼底!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